title icon
自然护理


自然护理分署的工作

褐翅燕鸥 Bridled Tern
  • 从多方面保育本港的动植物及自然生境,包括就发展建议、规划策略、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提供有关自然保育的专业意见;
  • 订定和推行生物多样性保育计划,以及鉴定具特殊科学价值的地点等;
  • 定期进行生态调查,更新纪录,管理香港的生态资料库;
  • 管制基因改造生物的环境释出及进出口;
  • 监察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并发展及管理香港湿地公园;
  • 保育濒危动植物;以及
  • 透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市民对自然保育的认识,以及鼓励他们参与自然保育活动。

自然环境

天水围红树林 Mangrove at Tin Shui Wai

香港的地形及亚热带气候,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提供各式各样的栖息地。本港虽是弹丸之地,但自然景致却多姿多采,海岸沙滩、嶙峋石岸、高耸山峰、茂密林地与绿茵山峦,互相映衬,构成独特的风景。

香港有维管植物逾3 300种,其中约2 100种属本地品种,陆上哺乳类动物57种,鸟类538种,淡水鱼类185种,爬行动物86种,两栖类动物24种。昆虫种类亦十分繁多,共录得约240种蝴蝶及123种蜻蜓。

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

生物多样性节2016开幕礼Launching ceremony of the Biodiversity Festival 2016

政府于二零一六年年初就香港首份《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计划》)进行为期3个月的公众谘询。我们在谘询期内共收到2 444份意见书,可见《计划》的推行得到社会上不同界别的支持。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政府公布本港首份保育生物多样性的蓝图,即《计划》(2016-2021),详细列出二零一六至二一年政府将采取的策略及行动,根据香港本身的具体情况和能力,保育生物多样性及支持可持续发展。

《计划》文件提出67项具体的行动计划,涵盖4个主要范畴:加强保育措施、推动生物多样性议题主流化、增进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知识,及推动社会参与。除加强现有的保育措施外,政府将推行保育生物多样性的新措施;在推动生物多样性议题主流化上,相关的决策局及政府部门会在各自范畴就生物多样性提供意见;此外,本署会牵头或委托顾问就各项计划进行研究,亦会透过提供资助相关项目,加深大众对议题的认识;在推动社会参与方面,政府于年内举办多项教育活动,包括与20个伙伴机构举办为期3个月的香港生物多样性节2016,提供超过130项活动,包括工作坊、生态游、讲座和展览,吸引逾16万人次参加。

加强自然保育

西湾 Sai Wan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公布的「新自然保育政策」选定了12个地点,透过公私营合作及管理协议计划优先加强保育。在二零一一年,管理协议计划延伸至涵盖郊野公园「不包括的土地」(「不包括的土地」)以及郊野公园内的私人土地,以进一步加强保育。有关计划由土地拥有人或非政府组织推行,本署负责监察。

截至二零一七年三月,共5个管理协议计划分别在4个须优先加强保育地点及1个「不包括的土地」进行。当中两个计划自二零零五年在塱原及凤园进行,受保育的私人土地约19公顷;另外两个计划于二零一七年三月起在拉姆萨尔湿地及该湿地以外的后海湾湿地进行,分别涵盖约277及352公顷的鱼塘,以持续保育内后海湾的鱼塘;而在西湾「不包括的土地」进行的计划则于二零一七年展开,涵盖约半公顷的私人土地。塱原及凤园的雀鸟及蝴蝶数量和品种,以及鱼塘于放塘期间的水鸟数目均有所增加,显示管理协议计划有效提高这些地点的保育价值。计划除对丰富生物多样性有直接作用外,亦提高了公众、当地居民和渔民的自然保育意识。

生态调查及资料库

伊中伪蜻 Macromidia ellenae

本署由二零零二年开始进行全港生态调查计划,以维持及更新全港的生态资料库。调查计划涵盖香港具高保育价值的主要生境,以及重点动物群的分布及数量。截至二零一七年三月,本署收集及于数据库内储存了超过300 000个物种的纪录。

短吻果蝠 Cynopterus sphinx

生态调查的结果确定香港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部分物种是香港甚至全球首次发现。结果更显示,受保护地区内的物种是香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超过98%的本地常见陆生及淡水物种可在这些地区内录得。

年内,本署继续利用载有具代表性物种及生境资讯的网上资料库「香港生物多样性网页」及「香港在线生态地图」,提高公众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及自然保育的意识。本署亦会定期于《香港物种探索》刊登相关的生态调查结果及特别的科学发现,并上载至本署网站

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

招潮蟹Fiddler Crab

一九九五年,米埔及内后海湾约1 500公顷的湿地被正式列为拉姆萨尔湿地。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位处主要候鸟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飞行路线」上,是超过150种迁徙及本地水鸟的重要中途补给站及栖息地。

本署由二零零一年开始为拉姆萨尔湿地推行长期的生态监察计划,以便收集该湿地的基线生态资料,监察范围包括湿地内的底栖动物群落及生境状况。

本署由一九九七年开始委托香港观鸟会在后海湾进行每月水鸟普查。在二零一六年十月至二零一七年三月期间,后海湾录得的水鸟数目最高约为45 291只,包括14 289只鸭和鸊鷉、15 772只涉禽、3 156只鸥及燕鸥、8 217只鸬鷀、3 706只鹭鸟及151只秧鸡。

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 Black-faced spoonbills

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鸟类之一,只分布于东亚地区。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冬季期间,全球种群调查共录得3 941只黑脸琵鹭。在二零一七年一月录得最多有375只黑脸琵鹭以内后海湾作为冬季栖息地或迁徙中转站,数量相等于全球总数约10%,亦是全球第四大的越冬种群。

本署由二零零一年开始实施黑脸琵鹭保育计划,以保持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的良好环境,为黑脸琵鹭提供过冬的地方。计划包含物种及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监察、研究、教育、培训和区域合作等措施。

海龟

放流的绿海龟 Green turtle released

绿海龟是唯一经常在香港产卵的海龟品种。本署为海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育措施,包括在绿海龟产卵季节(每年六月至十月)把南丫岛深湾列为限制地区,进行执法巡逻及公众教育等。年内,共有28只检获的绿海龟在香港海洋公园康复后于八月至十一月期间放流。本署于放流前为部分海龟装上卫星追踪仪,以跟踪它们迁游到南中国海觅食地的路线。卫星追踪研究显示,放流的绿海龟以不同的路线游向南中国海,到达万山群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海南岛以至远及马来西亚。

管制濒危物种贸易的措施

将要销毁的象牙 Ivory to be incinerated

香港法例第586章《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条例》)是本港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公约》)规定的法例,严格规管涉及濒危物种的贸易。

年内,本署继续严厉打击涉及濒危物种的非法贸易,检获濒危物种的个案共有509宗,涉及的种类繁多,其中常见的包括活生的龟鳖、红木、兰花、象牙、干海马和穿山甲肉或鳞片。

本署于二零一四开始分阶段销毁政府库存的充公象牙,向本地及国际社会展传达香港决心遏止非法象牙贸易的明确信息。销毁工作已于二零一六年六月完成,共销毁二十八公吨的象牙。

非洲猎杀大象的情况及全球的走私象牙问题备受关注。为表明香港对打击非法象牙贸易的决心及为全球保护野生大象的努力作出贡献,政府在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公布一个三步计划,以期在二零二一年前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贸易,并加重濒危物种走私及非法贸易的罚则。政府将修订《条例》,并计划于二零一七年年中向立法会提交《2017 年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修订)条例草案》。同时,本署会继续与香港海关和香港警务处合作,加强打击走私象牙的执法工作。

本署继续透过濒危物种资源中心,举办展览,派发单张,在机场和口岸管制站展示相关资讯,播放电视宣传短片及电台宣传声带,以及在航机杂志刊登有关资讯等途径,致力促进市民、学生和贸易商认识保护濒危物种,提醒他们遵守法例。

有关濒危物种贸易管制的统计数字载于附录12

管制基因改造生物

香港法例第607章《基因改造生物(管制释出)条例》(《条例》)是本港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规定的法例。《条例》规管基因改造生物的环境释出及其出入口。根据《条例》,向环境释出或输入拟向环境释出的基因改造生物,须事先获得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的批准。此外,载有基因改造生物的货运批次,在输入或输出时须附同订明文件,以方便辨识基因改造生物,以及提供相关联络以便取得进一步资料。

本署由二零零八年起定期抽验市场中的基因改造生物,以监察基因改造生物于本地市场及农场的情况。

本署亦推行一系列宣传及教育活动,以促进公众对《条例》的认识及了解。活动包括向市民和本地农夫派发宣传小册子,以及更新基因改造生物纪录册。本署亦透过通函向持份者发放《条例》的最新消息及资讯。

香港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荷花池 Lotus pond at Wetland Park

香港湿地公园于二零零六年五月正式开幕,是香港湿地保育及公众教育的重要里程碑,亦是推广香港绿色旅游的重要设施。湿地公园结合了6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以及总楼面面积逾一万平方米,包括多个湿地展览廊的访客中心。年内,公园录得约49万名入场人次。

本署负责湿地公园的管理工作,包括日常营运、教育及社区服务、展品维修、生境管理及市场推广等范畴。

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湿地公园为约195 000名访客举办各类适合一家大小的活动,包括导赏团、讲座及研讨会、野生动物观察班、比赛、戏偶剧场、艺术工作坊、阅读会及专题活动等。

湿地公园向幼稚园至高中的学生提供学校导赏活动。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湿地公园为超过21 000名师生提供约870次导赏活动。此外,为支援学校的湿地教育工作,公园亦举办讲座、教师工作坊及学校伙伴计划。年内,公园举办了11次教师工作坊,让教师认识如何在公园进行教学活动。

观鸟节展览 Bird Watching Festival exhibition

至于一般访客,湿地公园于年内举办了7次公众讲座,吸引超过540名访客参加。公园亦举办多项配合公众假期及主要节日的主题活动,包括观鸟节、天才建筑师、湿地欢乐圣诞、湿地迎春接福及复活节湿地艺游。

湿地公园继续与各界合作,将湿地保育的信息推广至社区。香港湿地公园义工计划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招募了约890名义工。义工除协助访客中心的运作及提供导赏服务外,亦参与户外生境的管理工作。公园与企业及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资源,推广湿地保育。

香港湿地公园在推动亚太地区湿地保育和教育方面担当重要角色。作为亚洲国际湿地网络的重要成员,香港湿地公园与亚太地区的湿地中心分享湿地教育工作的经验与心得。

本署自二零零三年开始管理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保护区,目的是提升其生态功能。自此,湿地保护区内的湿地生境为黑脸琵鹭及众多其他水鸟提供栖息地。本署在区内录得的雀鸟种类的累积数目已达260种,水禽或依赖湿地的鸟类约占鸟类物种总数的45%。除鸟类外,公园内还录得多种其他生物,尤其是与湿地有密切关系的蜻蜓、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区内录得的蜻蜓、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种类的累积数目分别为53种、10种和31种,这显示只要有适当的设计和管理,自然保育、教育和旅游功能是可以并存的。

香港植物标本室及植物存护

马利筋 Blood flower

本署管理香港植物标本室,其工作范围包括:有系统地采集、鉴定及修护香港植物标本。年内,标本室藏有44 800多份标本,其中300多份为模式标本,在区内具相当重要性。

香港植物标本室联同华南植物园继合作编着英文版的《香港植物志》,现正再次合作编着《香港植物志》中文版,内容以英文版为基础,再作修订和更新,亦增加收录香港植物新种和新分布记录。第一卷已经出版,它共记录裸子植物10科,16属22种和变种,及被子植物中木兰纲的76科(双子叶植物),246属,615种、变种、亚种和变型。

香港巴豆 Croton hancei

标本室是植物研究人员的资源中心,藉着馆藏标本和相关考察纪录,及专科图书馆内的植物学文献,为有意探讨本地植物的学者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标本室还提供团体预约参观服务及出版教育刊物,以促进市民对香港植物的认识。此外,载于标本室网站内的「香港植物资料库」,提供超过3 300 种本地植物的基本资料及8 600 幅照片。

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可位于陆地或水上,其特殊科学价值取决于该处的动植物、地理或地质特点。年内,本署继续派人巡视和监察这些地点的情况及其科学价值,并按需要在某些地点进行合适的生境管理工作,以维持或提高其价值,例如本署于年内在大庵风水树林及社山风水树林施行防治薇甘菊的措施,以改善本地物种的生长环境。本署亦继续检视各个地点的情况,把因环境改变而失去特殊科学价值的地点从名录中剔除,同时会物色其他具有特殊科学价值的新地点。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的纪录册中共有67个地点。

野生猴子

野生猴子 Wild monkeys

香港野生猴子数目在过去多年的增长引起公众关注。为了长远控制其增长,本署加快为野生猴子进行避孕试验计划。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本署替87只猴子绝育。本署亦加强执法,在特定郊野公园禁止喂饲野生猴子,以减低它们对游人的滋扰。年内,共有72人在郊野公园内因违例喂饲野生猴子而被检控。随着本署实施避孕计划及禁喂措施,本港野猴的数目出现下降趋势。

野猪

近年,野猪在民居附近出没的情况有上升趋势。本署年内正计划展开一项试验计划,以评估一种适用于哺乳动物的避孕疫苗对长远控制野猪繁殖的效用。此外,本署亦正筹备成立一个由相关持分者及本地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就改善垃圾箱和垃圾收集站的设计提供意见,以减少野生动物在户外垃圾寻找食物的情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