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con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分署的工作

大潭水塘 Tai Tam Reservoir
  • 确认和划定合适的地点为郊野公园、特别地区、地质公园、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并加以管理,以保护香港的自然环境;
  • 保护重要的海洋及陆上动植物,例如中华白海豚、江豚、珊瑚群落、雀鸟、哺乳类动物、蝴蝶和蜻蜓等;以及
  • 推行宣传和教育活动,并提供适当的设施,以提高市民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

印洲塘海岸公园 Yan Chau Tong Marine Park

为了保育郊野地区,现时有44 300公顷的土地(约占全港土地总面积40%)已划为24个郊野公园及22个特别地区,作保育、康乐、教育及旅游用途。郊野公园设有远足径、越野单车径、自然教育径、烧烤及野餐地点、露营地点及游客中心。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录得的游客数目约为1 300万人次。

本署负责管理五个海岸公园及一个海岸保护区,总面积为3 400公顷,作保育、教育和科学研究用途。海岸公园兼具康乐用途,其覆盖范围包括沿岸和海上景点,以及供各种重要海洋动植物聚居的海洋栖息地,这些地方都是潜水、浮潜、划独木舟和海底摄影的好去处。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录得的游客总数约为99 100人次。

郊野公园、特别地区、海岸公园、海岸保护区及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地图载于附录13

郊野公园「不包括的土地」

年内,本署继续进行相关的法定程序,将芬箕托及西流江的郊野公园「不包括的土地」纳入船湾郊野公园,以及将南山附近的「不包括的土地」纳入南大屿郊野公园。

建议中的海岸公园

大小磨刀海岸公园的指定工作已于二零一六年年底完成。本署现正就设立建议中的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和索罟群岛海岸公园作准备,以回应公众对保育中华白海豚的关注。此外,按照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1期工程项目的环境许可证的条件,有关当局须在索罟群岛及石鼓洲之间的水域设立一个不少于700公顷的新海岸公园,本署亦正就该补偿性海岸公园作准备。

山火

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郊野公园共发生20宗山火,烧毁1 085棵树, 306公顷土地受损。其中在林村郊野公园发生的宗数最多,面积也较大。本署以植树修复受山火破坏的地方,并持续执行各项防火工作。

植树

郊野公园远足植树日 Hiking and Planting Day

本署于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在郊野公园种植约403 600株树苗。为了令本地植物的品种更丰富,本署不断培育及栽种各种本地树种的幼苗,主要包括黧蒴锥、大头茶、枫香、浙江润楠、刨花润楠及木荷等。在本署种植的幼苗中,本地树种占超过80%。

大棠苗圃培育多种幼苗,专门供郊野公园植林之用。苗圃位于大榄郊野公园,占地9.5公顷,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苗圃生产403 600株树苗,品种超过100种。

郊野公园植林优化计划

植林优化计划 Plantation enrichment project

郊野公园早期主要种植外来的先锋树种,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迅速复修受山火破坏的植被和增加林木覆盖率。经过数十年持续努力,此目标已达到。

然而,部分林区逐渐呈现老化、生长空间不足及原生植物自然再生速度缓慢等问题。为提升植林的生态价值,本署自二零零九年开始推行郊野公园植林优化计划,以提高郊野公园整体林木的价值。

二零一六年秋冬季,本署疏伐约7 300棵在植林区内的外来品种树木,再在随后的植树季度补植逾16 000株合适的本地树木幼苗,让它们在余下林木的庇荫下成长,取代外来品种树木。

为进一步向社会各界推广郊野公园植林优化对增加植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和益处,本署由二零一六年起邀请非政府机构参与此计划。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共有三间非政府组织加入,并致力于在本署选定的优化地点中进行植树护林的工作。本署将会持继续邀请非政府机构参与此优化计划。

树木管理

为改善管理香港的树木,以及保障公众安全,本署在郊野公园的郊游场地及邻近非高速公路的地点加强树木检查、风险评估和树木护理的工作。年内,本署人员检查了超过38 300棵树(涉及约1 050个地点和660个邻近公路旁的树组)及6棵古树名木。对健康状况恶劣或有可能对公众构成危险的树木,本署采取修剪、疏枝等树木管理措施。所有树木管理工作均由本署经验丰富的合资格员工进行。

越野单车活动

本署于年内开始修筑大榄涌水塘段越野单车径及河背段单车径改道,将为大榄郊野公园增加共约1公里的新单车路径。同时,该两段越野单车径的个别段落依据国际越野单车协会推广的筑路标准,进行了大规模改善工程,以提升单车径的安全程度、踏单车时的康乐体验及可持续使用程度。有关新路径及改道已订于二零一七年九月启用。经改善后的大榄涌水塘段越野单车径难度将订定爲「绿色」,适合一般越野单车技术人士使用。河背段则将继续爲「黑钻」级,只适合资深及具备进阶技术的越野单车爱好者使用。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火山探知馆 Volcano Discovery Centre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香港地质公园)位于香港东部,是由新界东北延伸至西贡区的一个完整范围,并在地区及地质公园持份者的支持下,以整全概念管理公园内具有国际地质价值的地点和景观。香港地质公园以保育、教育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保护丰富的地貌资源,而当中不少极具学术研究、旅游、教育及观赏价值。

本署与社区和非政府机构紧密合作,确保香港地质公园能为环境、当区居民及经济带来裨益。目前,三所香港地质公园内的地质教育中心均由社区营运,火山探知馆则由社区组织经营。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担当地质公园门户的火山探知馆有约140 000名游客到访。本署会继续开拓社区参与地质公园项目的机会。

街渡服务 Kaito ferry service

香港地质公园积极改善地质景点的交通配套。继往来马料水与荔枝窝的街渡服务于二零一六年一月投入服务,万宜水库东坝导赏团连接驳巴士服务亦于二零一六年七月推出。这两项措施便利游人前往地质景点,并体现政府与社区的合作。

香港地质公园积极支持并连系社区和地质公园持份者,藉提升相关村民的能力及推行伙伴计划,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提倡自然保育及回应社区的需要。例如「永续荔枝窝计划」、「社区重点项目(北区)」和在荔枝窝推行的「行政长官社会资助计划」,均有本地居民参与运作。

万宜水库东坝导赏团接驳巴士服务 Guided tour with shuttle bus services to the High Island Reservoir East Dam

除与社区合作外,香港地质公园亦与其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合作,交流知识及分享经验。在巩固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的关系方面,香港地质公园派出代表于二零一六年九月出席在英国里维耶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第七届国际会议暨第一届大会。

年内,「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学校计划」继续是重要的科学普及项目。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本地大学的合作,香港地质公园亦为本地大学全日制本科生提供实习机会,于暑假期间在香港地质公园游客中心和两所地质教育中心接受培训及工作的机会。香港地质公园也举办一系列讲座,推广地质公园概念,以及帮助学生发展科学转移技巧。

海岸公园的管理工作

教育导赏活动 Guided educational activity

随着海岸公园的游客数目日渐增多,本署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派人手巡逻,由义工向游客宣传游览时须遵守的事项,安排教育导赏活动,以及印发教育宣传资料等。此外,为防止非法活动,本署亦在海岸公园加强执法行动。

自然护理教育活动

大棠红叶导赏 Tai Tong Red Leaves Guided Tour

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本署推出连串自然护理教育活动,向本地逾34万名学生、教师和自然爱好者推广自然护理教育。本署继续推行「体验自然」郊野公园教育活动计划,以加强郊野公园自然护理的教育配套。计划旨在加深公众认识香港的郊野公园、生物多样性、植物护理和地质特征,使他们更了解爱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当中的项目包括一系列适合学生的郊野研习活动,以及为市民举办的自然导赏活动。

年内推行的学校活动包括郊野定向、幼稚园、小学及中学访校计划、郊野公园体验日营、学校生态导赏团和教师工作坊等。

年内举办的公众活动内容丰富,有自然教育中心及户外导赏、「体验自然」工作坊、亲子游、公众讲座及巡回展览等。

「自己垃圾 自己带走」(第二阶段)启动礼暨环保行 'Take Your Litter Home' Phase II Kick-off Ceremony cum Green Walk

此外,本署亦举办「远足植树日」及环保行、协办「民安队山岭活动安全推广日」和「Keep-Fit Party远足活动」,既可推广远足乐趣,又可向公众灌输远足活动的安全知识。

为推动到郊野公园远足的市民养成良好习惯,把垃圾带走,从而建立对环境负责任的态度,本署于二零一五年九月,联同环保团体及远足团体,展开「自己垃圾 自己带走」郊野公园公众教育活动。由于活动成效理想,本署于二零一六年九月展开第二阶段计划,移除了在郊野公园路径上总数约一半的垃圾箱及回收箱,并加强宣传,进一步鼓励市民郊游后将垃圾带走。

「向自然致敬」郊野公园巡回展览 'Salute to Nature' Country Parks Roving Exhibition

年内, 143名义工完成「郊野同心」义工计划下的基本训练。参与郊野公园自然护理及教育工作服务的义工人数共有630名,服务总时数为28 714小时,项目包括宣传活动、巡回展览、导赏、远足径巡逻及植物护理等。

海洋护理教育活动

海岸清洁日 Coastal clean-up day

本署为各界人士举办多项海洋护理教育活动,年内举办了89次公众生态旅游、13次公开讲座、8次海滩清洁活动、2项比赛、23次学校讲座、42项展览及3次其他类型的教育活动,合共逾56 100人参加。

年内,共有118名海岸公园大使参与6次义务工作、4项活动及两个培训班,协助推广保育海洋。

本署和香港潜水总会于二零一六年五月至十月期间再次合办「香港潜摄大赛二零一六」,宣传美丽的海洋生态及海洋生物,藉此加强公众对海洋环境保育的意识。是次比赛共接获443份参赛作品。得奖作品于二零一六年十月至十二月期间在香港奥运大楼、香港教育大学、香港湿地公园和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巡回展出,供公众人士欣赏。

本署与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及澳门民政总署在二零一六年合办「未来的海洋 - 粤港澳海洋生物绘画比赛2016」,宣扬保护海洋的讯息,反应十分热烈,共收到逾8 600份参赛画作。

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本署和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携手举办15次中学师生海上考察海豚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到野外观察中华白海豚,学习保育海洋的知识。

本署于本年度就汀角海岸生态保育计划举办一系列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包括制作网页、小册子和宣传品、设计游览路线图、举办生态导游、海岸清洁、工作坊、巡回展览及「2016汀角+四季赏」自然导赏活动。

执法工作

巡逻海岸公园和海岸保护区 Daily patrol in marine parks and reserves

郊野公园护理员经常巡逻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为游客提供服务和执行《郊野公园条例》及其他相关法例。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共有807宗郊区的违例个案完成检控程序,详细的统计数字载于附录14。郊野公园护理员及自然护理员经常在郊野公园内执行特别任务,例如搜寻非法捕兽器、到邻近郊野公园的乡村进行防火宣传活动,执行禁止喂饲野生动物的条例,以及协助警方搜寻失踪人士等。此外,护理员亦经常与警方采取联合行动,打击在郊野公园内发生的罪案,例如非法砍伐土沉香等。

海岸公园护理员每天都会巡逻海岸公园和海岸保护区,留意范围内的非法捕鱼活动。本署人员与水警和深圳的渔政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合力防止内地渔民在海岸公园非法捕鱼,并向游人发出劝喻或警告,如有需要,更会作出检控。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涉及在海岸公园非法捕鱼的成功检控个案有16宗。

海洋护理

珊瑚礁普查

珊瑚礁普查记录指标品种-裸鳃海蛞蝓 Nudibranch, an indicator species recorded in the Reef Check

年内,本署继续与珊瑚礁普查基金合作,统筹每年在香港进行的珊瑚礁普查。珊瑚礁普查涵盖33个珊瑚区,共有逾750名潜水人士自愿参与。其中在19个珊瑚区录得颇高的珊瑚覆盖率(即超过50%),而珊瑚的生长情况在所有地点都很稳定。本署透过公布珊瑚礁普查的结果,让公众更了解本港海洋环境的现况,以共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普查所得资料十分有用,让本署得知珊瑚的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保护香港海域内的珊瑚。

珊瑚护理

义务潜水员参与香港珊瑚礁普查Volunteer divers participating the Hong Kong Reek Check.

本署分别于瓮缸湾、桥咀洲西、桥咀洲东、南果洲、牛尾洲及赤洲设有特制的珊瑚标志浮标,避免珊瑚因船只下锚而受损。本署亦定期进行海上巡逻和海底生态调查,以监察浮标的成效。调查结果令人鼓舞。在设有珊瑚标志浮标的区域,整体的活珊瑚覆盖率有所上升,受损的珊瑚有复原迹象。

保育海洋哺乳类动物

中华白海豚 Chinese White Dolphin

在珠江口水域出没的海豚估计最少有2 500条,当中1 300至1 500条在珠江口东面及香港水域出没。本署委托机构长期监察香港海洋哺乳类动物,这是香港中华白海豚护理计划下的一项存护措施。二零一六年,在大屿山西南、西、西北及东北水域的中华白海豚估计有47条,比过去五年的估算数目为少(二零一一年至二零一五年的数目分别为 88、80、73、87及65条)。过往数年,白海豚在大屿山北面的使用量持续减少,但同时间在大屿山西南面水域的使用量却逐渐提升,令该水域已成为海豚的重要生境之一。本署亦会继续推行存护行动,包括生境保护和管理、长期监察海豚的数目、调查海豚搁浅事件、提高市民保护海豚的意识,以及联络广东当局,就中华白海豚的存护工作交换资讯。本署密切监察近年香港水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的变化和趋势,研究海豚数目下降的原因,并制定跟进措施。

年内,本署与海洋公园保育基金继续合作研究搁浅海豚,派员到现场调查每宗搁浅个案,并搜集组织样本作进一步研究。本署继续透过举办展览和讲座,以及派发海报和小册子等途径推广保护海洋哺乳类动物,宣传观豚守则和报告搁浅海豚热线。透过这些活动,市民已渐渐加深对海洋哺乳类动物的认识。

水底生态调查

本署于二零一一年成立潜水队进行水底生态调查,队员均具备水肺潜水及水底生态调查经验。年内,潜水队对本港的珊瑚群落及珊瑚鱼类进行监察。

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本署定期就发展建议和项目,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研究提供专业意见,以确保充分评估有关工程项目对海洋环境和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透过有效的缓解措施把影响减至最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