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分署的工作

• 確認和指定合適地點為郊野公園、特別地區、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並加以管理,以保護香港的自然環境;
• 保護重要的海洋及陸上動植物,例如中華白海豚、江豚、珊瑚群落、雀鳥、哺乳類動物、蝴蝶和蜻蜓等;
• 進行宣傳和教育活動,並提供適當的設施,以提高市民愛護大自然的意識;以及
• 檢查和維修鄰近郊野公園設施的人工斜坡。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簡介

為保育郊野地區,本署將41,583公頃的土地(約佔本港土地總面積的38%)劃為23個郊野公園及16個特別地區,以作保育、康樂、教育及旅遊用途。郊野公園內設有遠足徑、自然教育徑、燒烤及野餐地點、露營地點及遊客中心。二零零三至零四及二零零四至零五兩個年度錄得的遊客數目,分別約為12,166,000人次及12,225,000人次。

本署亦負責管理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以作保育、康樂、教育和科學研究用途。現時,香港共有四個海岸公園及一個海岸保護區,總面積為2,430公頃,其中包括沿岸和海上的景點,多種重要的海洋動植物的棲息地,也是潛水、浮潛、划獨木舟和海底攝影的好去處。二零零三至零四及二零零四至零五兩個年度錄得的遊客數目,分別約為245,000人次及337,000人次。

本港海岸線綿長,水生生物種類繁多,熱帶物種和溫帶物種兼備,既有東面的珊瑚群落,也有西面的中華白海豚。保護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是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分署的一大職責。

   
 


山火

二零零四年內,郊野公園及鄰近地方共發生67宗山火,燒50,000株樹,371公頃土地受損。雖然山火的數目與先前兩年相若,但當中有幾宗較為嚴重,造成頗大的損害。例如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在八仙嶺郊野公園發生的一場山火,燒毀了105公頃土地和11,500株樹。來年,本署會在合適的地點種植樹苗,以修復受山火損的地方。

植樹
本署於二零零三至零四年度在郊野公園內種植超過1,051,000棵樹苗,較二零零二至零三年度的899,000棵增加約17%。

   
 


本署更廣植本地品種,例如木荷、短花潤楠及楓香等。在二零零三至零四年度,本地品種佔樹苗總數的比率約為56%。此外,本署亦嘗試在外來品種的植林區種植本地品種樹苗,使植林區的品種更多樣化,以及增加其生態價值。


在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種植的樹苗數目約為735,000棵,較前一年度的1,051,000棵為少,這是因為種植期提早開始,很多在二零零四年三月種植的樹苗被計入前一年度的數字。該兩個年度內,本地品種佔樹苗總數的比率均佔56%,為本地動物提供更多樣化的生境。主要栽種的本地品種包括黧蒴錐、樟樹、大頭茶、楓香、短花潤楠及木荷等。

為了豐富本地植物的品種,本署不斷培育本地不同品種的樹苗,以供在郊野公園內種植。這些樹苗包括一些不常見的品種,例如紅皮糙果茶、大苞山茶、油茶、黃果厚殼桂和竹葉青剛,以及市面苗圃未有供應的品種,例如華潤楠和紅楠等。

   
 



郊野公園基線調查

在二零零三至二零零五年期間,本署繼續進行生態基線調查。調查結果令人鼓舞,包括在大帽山郊野公園發現彌環蛺蝶,這是該種蝴蝶在香港首次被發現。此外,在多個郊野公園內更發現已消失近半個世紀的銀針趾弄蝶和幸運轆蛺蝶。本署亦在南大嶼郊野公園內發現數千隻斑蝶一起越冬,這反映出保育本地自然生境十分重要。

雀鳥巢箱
自二零零零年以來,本署在郊野公園的樹木上共設置了1,300個人工木製巢箱,為喜歡在樹洞築巢的雀鳥提供更多合適的繁殖地點。巢箱調查結果顯示,逾兩成的巢箱已為雀鳥使用,鳥種包括領角鴞、斑頭鵂鶹、大山雀和鵲鴝。在二零零四年,本署更成功地把巢箱內領角鴞的孵化過程及斑頭鵂鶹和大山雀的哺育雛鳥過程攝錄下來,這些片段均是極有價值的生態資料,對本署進一步研究這些雀鳥的行為很有幫助。

 

   
 

 

新設施

大欖越野單車徑
鑑於逾來逾多市民喜歡到郊野公園踏越野單車,對越野單車徑的需求不斷上升,本署於二零零五年一月,在大欖郊野公園開放更多林道,供遊人踏單車。開放的林道包括荃錦公路至大棠的一段,以及深井至大欖涌及田夫仔的林道,全長約21公里。此外,位於小欖與吉慶橋之間的泥土路徑,亦開放予市民進行越野單車活動;這段路徑全長約8.5公里,途經麥理浩徑第十段部分路段。這些林道和路徑開放後,大欖郊野公園的越野單車徑網絡更趨完善,方便越野單車愛好者使用。

   
 


海岸公園的管理工作

海下灣海岸公園的管理工作
二零零三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爆發期間,大批市民前往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舒展身心,欣賞大自然美景,毗鄰海下村的海下灣海岸公園成為深受市民喜愛的一個郊遊地點。二零零三年四月和五月錄得的遊客數目,分別為15,700人次和17,600人次,是二零零二年同期的兩倍。

遊客增加,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村民均造成壓力。為解決有關問題,本署採取了多項應急措施,包括加派人手巡邏、招募義工向遊客講解須遵守的事項、安排教育導遊活動,以及印發教育宣傳資料等。此外,為確保有效管理,署方亦在海下灣採取執法行動和交通管制措施。

 
   
 


保護海岸公園內的珊瑚
二零零四年三月,漁護署發現部分珊瑚遭受移動物體破壞,而該物體很可能是大型船隻。經諮詢各有關部門和海岸公園委員會後,本署於二零零四年六月在海下灣海岸公園設立船內引擎船隻禁區,禁止大型的船內引擎船隻進入淺水的珊瑚區,以保護珊瑚免遭進一步破壞。同時,本署亦與操作船隻的人士會面,提醒所有船長必須留意珊瑚區。本署在查看珊瑚受損的情況後,進行了復原珊瑚的工作。有關復原工作於二零零四年十月完成,成績令人滿意。

   
 

設立機動船隻禁區

鑑於市民喜歡到觀賞珊瑚的熱門地點游泳和進行徒手潛水及水肺潛水,舢舨在海下灣海岸公園內航行或會對遊人構成危險。有見及此,本署設立了三個機動船隻禁區,把機動舢舨和從事水上活動的遊人隔開,以盡量減低發生傷人意外的機會。本署曾就設立禁區一事,諮詢海下的居民和操作舢舨的人士。雖然在主灘一帶設立機動船隻禁區會為居民帶來不便,但他們仍支持這項建議,以保障遊人和居民本身的安全。此外,本署亦提供繫泊浮標和等候區等設施,以便更有效管理海岸公園內的船隻進出。
   
 

 

自然護理教育

「自然齊共享」

二零零四年十月,本署舉辦了一項名為「自然齊共享」的大型公眾教育活動。活動共分三個階段進行,首階段為遠足活動,共有5,000名市民參加,當中1,200人獲得密碼,可參加第二階段的「自然學家龍虎榜」網上遊戲。勝出的120位人士獲邀進入第三階段,參加「與你同行」生態之旅。最後,每項主題的優勝者均獲頒發獎品。這項活動深受市民歡迎。

   
 


訪校計劃

為提高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及興趣,本署派出郊野公園護理員到訪各幼稚園和小學,因應學生的年齡,進行自然教育活動。本署每年到訪60多間學校,直接向約9,000名學生傳遞自然護理方面的訊息。

教師工作坊和交流網絡
二零零三至二零零五年期間,本署為教師舉辦了10個題材廣泛的自然工作坊,邀請各方面的專家與教師分享經驗,內容包括遠足安全、自然生態、地理、風水林、攝影及故事寫作等。

此外,本署亦於二零零四年舉辦了一系列研討會,邀請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校長和教師參加,交流自然教育工作的經驗和意見。共有56間學校派代表出席,並提出他們的期望和寶貴意見,這對本署在制訂教育及宣傳活動方面很有幫助。

革新香港自然網
為對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援,以及向公眾宣揚自然保育訊息,本署在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加強了香港自然網的內容,包括特別增設「香港自然教育資源」網頁,為教師及學生提供廣泛的自然教育資訊,以便作自學之用。

   
 


「自然學家爭霸戰」

為鼓勵小學生使用香港自然網的網上資源,本署與郊野公園之友會、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及明報報業有限公司合辦了「自然學家爭霸戰」活動。比賽於二零零五年一月進行,內容為香港自然網內有關動物、植物、海岸生態、郊野公園和郊野安全等專題知識,以及一般大自然常識。這項活動得到廣泛支持,共有約780名來自156間小學的學生參加。

海洋護理教育活動
本署亦為各界公眾人士舉辦多項海洋護理教育活動。過去兩年,本署共舉辦了500次公眾生態旅遊、21次公開講座、13次海灘清潔活動、21次學校講座及2個展覽,共有逾25,000人參加。

 
   
 

 

執法工作

郊野公園護理員經常巡邏郊野公園,以便為遊客提供服務和執行《郊野公園條例》及其他相關法例。二零零三至二零零五年期間,本署共檢控1,966名違例人士,罰款總額為1,930,140元。詳細的統計數字載於附錄13。《定額罰款(公眾地方潔淨罪行)條例》(第570章)所訂的罰款額,於二零零三年六月提高至1,500元。過去兩年,共有1,184名人士因亂拋垃圾、隨地吐痰或讓狗隻隨處便溺遭到檢控,被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郊野公園護理員亦須經常執行特別任務,例如搜尋非法捕獸器,以及協助警方搜尋郊野公園內非法入境者的躲藏處等。此外,護理員亦經常與警方聯合行動,打擊郊野公園內的罪案,例如行劫和非法砍伐羅漢松及土沉香等。另一方面,為協助遊客知道他們在郊野公園內身處的位置,本署已裝設了約2,500個位置顯示牌。

 
   
 


至於海岸方面,海岸公園護理員每天都會不定時巡邏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以防有人在海岸公園非法捕魚和進行其他違法活動。他們與水警和深圳的漁政當局保持密切聯絡,合力防止內地漁民在海岸公園非法捕魚,並向遊人發出勸喻或警告,如有需要,更會作出檢控。過去兩年,本署共檢控了325名違例人士,罰款總額為377,400元。


海洋保育

珊瑚礁普查
本署為保育香港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推行了多項措施和計劃,以保護重要的生境和物種。具重要生態價值的海域,均已劃為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此外,本署亦與珊瑚礁普查基金合作,統籌每年在香港進行的珊瑚礁普查。過去兩年,每年均有逾30個義工隊伍參與普查工作。普查所得資料十分有用,讓本署得知珊瑚的情況,以便在有需要時採取適當措施,保護香港海域內的珊瑚。

 

二零零四年度的珊瑚礁普查涵蓋33個珊瑚區,共有逾330名潛水人士參與。這是自一九九七年首次進行珊瑚礁普查以來,調查地點和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33個珊瑚區當中,有21個錄得頗高的珊瑚覆蓋率(即超過50%),而珊瑚的生長情況在所有地點都很穩定。本署已公布珊瑚礁普查的結果,讓公眾更了解本港海洋環境的現況,並希望大家合作,共同保護寶貴的海洋資源。

保護珊瑚
鑑於在甕缸灣設置標誌浮標成效理想,本署於二零零四年年初,把有關措施推展至赤洲和橋咀洲,以便更有效保護珊瑚,免其因船隻下錨而受損。本署並定期進行海上巡邏和海底生態調查,以監察設於上述地區的珊瑚標誌浮標的成效。調查結果令人鼓舞,在設有標誌的區域,活珊瑚覆蓋率整體有所上升,而受損的珊瑚亦有復原跡象。

本署委託顧問在全港進行的珊瑚研究已經完成,所核實的石珊瑚品種共84個,分屬12科28屬。為令市民更加認識本港珊瑚的美麗形狀和眾多品種,本署在二零零四年四月集齊全港84種石珊瑚標本,建立了一套參考標本集。此外,本署亦設立了新網頁,向市民介紹本港珊瑚的眾多品種、基本生態資料和外貌特徵等。

   
 


保育海洋哺乳類動物
本署自二零零零年起推行中華白海豚護理計劃,有關工作包括保護中華白海豚及其生境、長期監察海豚的數目、調查海豚擱淺事件,以及提高市民保護海豚的意識等。在提高市民意識方面,本署就海洋保育及保護中華白海豚等專題舉辦公眾研討會,並定期為學生舉辦講座,以及派發宣傳物品。

二零零四年,本署制定了一套經修訂的觀賞海豚守則。此外,亦與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合辦海豚保育大使訓練計劃和海豚嘉年華,以宣傳觀賞海豚守則。逾100名市民經訓練後出任海豚保育大使,而嘉年華當天更有約3,000人出席。

   
 

 

環境影響評估研究

本署轄下設有兩個海洋護理科,負責就可能會影響海洋環境的發展工程建議及計劃提供意見。此外,亦須從海洋生態的角度,評論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過去兩年,兩個海洋護理科就多項發展計劃提供意見,當中包括超級監獄、物流園、港珠澳大橋、銅鼓航道,以及新界的碼頭發展工程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