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5
跳至内容

预防禽流感-雀鸟的管理

预防禽流感须知-雀鸟的管理
禽流感属于人畜共同感染的甲型流感。人类可经由接触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鸟或其粪便而受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患者初期征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烧、全身肌肉疼痛、咳嗽和喉咙痛,但较易导致高烧、肺炎、呼吸衰竭、多种器官衰竭,以致死亡。市民应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尽量避免接触染病禽鸟及其排泄物。
 
雀鸟管理
购买雀鸟时,应注意鸟群的整体健康状况。
刚引进的雀鸟必须在空气流通的地方隔离观察至少两周。在喂饲雀鸟时应先照顾原有的鸟只,再处理新引入的雀鸟。病鸟应立即隔离或及早淘汰,以阻止疾病传播。
雀鸟应全时间饲养在室内雀笼中,避免鸟只与外界禽鸟直接接触。
不应携带雀鸟到禽鸟集中的地方。雀鸟离开饲养处所时,要用布盖好雀笼。
盛载饲料和饮用水的器皿须保持卫生并妥善存放,避免野鸟接触和污染。
接触雀鸟及处理其排泄物时,应戴上防水手套、口罩及穿着专用工作服(例如专用围裙)。事前事后均须彻底清洁面部及双手。
在处理禽鸟尸体时,应戴上外科口罩、即弃式胶手套及穿着即弃式围裙。在尸体上洒上消毒粉剂,或用吸满1分家用漂白水加4分水的溶液的即弃吸水纸覆盖尸体,15分钟后才以双层胶袋妥善包裹尸体,然后作家居垃圾弃置在垃圾桶内。
处埋尸体后,应用梘液彻底洗手,或以含有70%酒精的消毒剂消毒双手。
   
   
 
停止喂饲野鸟和避免参与雀鸟放生活动
候鸟及野生禽鸟(特别是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常见宿主。它们会以食物的供应来源而择居。为避免吸引野鸟聚集,请勿喂饲野生禽鸟。
用以放生的雀鸟,因长期受人类饲养早已丧失野外求生的能力,在无法适应陌生的放生环境下,会无可幸免地被自然淘汰。当尸体被发现时,却造成市民不必要的恐慌。放生者亦因参与放生活动而增加了个人接触野外禽鸟的机会。因此,请避免参与雀鸟放生活动。
 
查询热线:1823
二零二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