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蝴蝶
绪言
香港蝴蝶的组成
具保育价值的蝴蝶
保育措施
观察蝴蝶的主要地点
观蝶贴士
参考资料
绪言
香港位处南中国大陆沿岸,毗邻广东省。因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及动物种类。香港的总面积虽然只有中国的万分之一,但是在中国纪录到的2,153个蝴蝶品种当中(寿等2006 ),大概百分之十一,约240种能在香港找到(罗及许2004 ),可算是令人惊喜的数量。
根据历来的文献,本港蝴蝶品种的累积纪录约有300个。其中,超过50种被定为迷蝶、存疑品种或没有近年纪录。删除这些品种后,现时香港的蝴蝶名录有245个品种,当中包括一个特有亚种—珀酣弄蝶(Halpe paupera walthewi)。
除了文化和观赏价值外,蝴蝶还具有独特的生态、科学和经济价值。最为人熟悉的,要算是蝴蝶在生态学上与植物的关系。香港至少有六个品种的植物由蝴蝶授粉,包括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香港大沙叶(Pavetta hongkongensis)、光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长花厚壳树(Ehretia longiflora)及梭罗树(Reevesia thyrsoidea) (Corlett 2001)。此外,蝴蝶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题材。在中国,蝴蝶的幼虫更被研发作药物用途,例如金凤蝶(Papilio machaon)的幼虫便被研发成胃药。由此可见,蝴蝶对大自然和人类而言,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香港蝴蝶的组成
这连结会以新视窗打开。按此下载《香港蝴蝶名录》。
现时香港的蝴蝶名录有245个品种,香港共有5科(表1)。
表1: |
本港五个蝴蝶科的品种数目、主要生境和本地的例子。 |
科 |
品种数目 |
主要生境 |
本地例子 |
弄蝶科 |
61 |
草地和农田 |
Astictopterus jama 腌翅弄蝶 Tagiades litigiosus 沾边裙弄蝶
|
灰蝶科 |
57 |
草地和灌丛 |
Zizeeria maha 酢浆灰蝶 Abisara echerius 蛇目褐蚬蝶
|
蛱蝶科 |
84 |
各式各样的生境 |
Neptis hylas 中环蛱蝶 Acraea issoria 苎麻珍蝶 Faunis eumeus 串珠环蝶 Euploea core 幻紫斑蝶 Mycalesis mineus 小眉眼蝶
|
凤蝶科 |
22 |
开扬的森林和灌丛 |
Papilio paris 巴黎翠凤蝶 Graphium sarpedon 青凤蝶
|
粉蝶科 |
21 |
草地和农田 |
Delias pasithoe 报喜斑粉蝶 Pieris canidia 东方菜粉蝶
|
总数目 |
245 |
|
|
具保育价值的蝴蝶
在选择具保育价值的蝴蝶时,必须先了解和掌握其生命周期的准确资料。在罕见的蝴蝶品种当中,部分专以某种稀有植物为其食物,而且品种色彩斑烂,容易受非法采集威胁,因此特别需要保护。以下列举了4种具保育价值的蝴蝶。
裳凤蝶属(Troides species):本港不常见品种裳凤蝶(Troides helena)和罕见品种金裳凤蝶(T. aeacus)是香港体型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16厘米。金裳凤蝶的体型一般较裳凤蝶略大,被Fellowes et al. (2002)列为本地具保育价值的蝴蝶之一。它们的习性相似,于植有印度马兜铃(Aristolochia tagala)的地方出没,成虫喜欢访花,雄性蝴蝶具明显的领域行为。印度马兜铃是一种生长于灌丛的攀援性藤本植物,是裳凤蝶幼虫的食用植物。雌性蝴蝶被印度马兜铃的气味所吸引而产卵于其上,孵化出来的幼虫以马兜铃的嫩枝、幼芽及叶作为食物,成熟的幼虫通常在茎部结蛹。如此说来,裳凤蝶的生命周期大部分都在印度马兜铃上完成。菠萝輋、凤园、大埔滘、昂坪、大蓝湖、大潭郊野公园及城门郊野公园都有这两个蝴蝶品种的纪录。纪录显示裳凤蝶的分布较金裳凤蝶更为广泛。前者更可见于山寮、蚝涌及黄龙坑。
 |
裳凤蝶Troides helena |
 |
金裳凤蝶Troides aeacus |
燕凤蝶(Lamproptera curius):是香港体型最小的凤蝶,被视为本港罕见的品种。只要看见它们类似蜻蜓的独特飞行样式、部份透明的翅膀斑纹和长长的后翅尾突,就能轻易地把它与其他蝴蝶区别出来。幼虫食用的植物宽药青藤(Illigera celebica),受香港法例第96章《林区及郊区条例》的附属法例《林务规例》所保护。燕凤蝶于菠萝輋、凤园、大埔滘、城门郊野公园、榕树澳、隔坑墩及甲龙都有纪录。
 |
燕凤蝶Lamproptera curius |
红锯蛱蝶(Cethosia biblis):是本港较为不常见的品种,幼虫所食用的蛇王藤(Passiflora moluccana)是一种分布局限的藤本植物。在1960至70年代期间,红锯蛱蝶在新界广泛分布,在香港岛赤柱亦有纪录(Marsh 1960)。现今的出没地点包括龙鼓滩、龙鼓洲、贝澳及城门郊野公园等。
 |
红锯蛱蝶Cethosia biblis |
保育措施
要推行有效的保育措施,必须由教育下一代开始。只有正确灌输有关蝴蝶的保育知识,长远的保育计划才得以实行。渔护署除积极推行有关自然保育的教育之外,亦透过基线普查建立一套完整有系统的蝴蝶生态数据库。这些资料对未来的监测及保育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裳凤蝶受香港法例这连结会以新视窗打开。第170章《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保护。所有的裳凤蝶(Troides spp.)亦被列入这连结会以新视窗打开。《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第586章)的附表中,拥有这些蝴蝶和进行有关贸易均受到管制。另外,印度马兜铃和宽药青藤受香港法例第96章《林区及郊区条例》的附属法例《林务规例》保护。任何人士如无合法辩解,不得管有或售卖印度马兜铃和宽药青藤这两种植物。
香港有八成的面积是郊区,其中接近一半已被划为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内的动植物均受到法例保护和渔护署的管理。Butterfly Working Group (2011)列出51种具保育价值的蝴蝶。我们根据现有的蝴蝶分布资料,评估了香港的保护区在保护这些蝴蝶品种的成效。在这51种里,其中49个品种至少有一个分布地点在保护区系统内。只有2个品种,蓝咖灰蝶(Catochrysops panormus)和双标紫斑蝶(Euploea sylvester),完全不在保护区里,即占少于香港百分之一的蝴蝶。这清楚地展示了保护区在本港作为蝴蝶的原地保护的重要性。于2004年底,渔护署与香港鳞翅目学会、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绿色力量等组织,选定香港多个作为重点保育蝴蝶的地方,为长远保育发展定下了方向。
观察蝴蝶的主要地点
乌蛟腾及荔枝窝:这两个地点及其中间地区部分位于船湾郊野公园内,当中包含多元化的生境,如树林、灌丛、荒田和沿岸地区。我们能经常在这儿遇上一些罕见的弄蝶,如娜生灰蝶(Sinthusa nasaka)和旖弄蝶(Isoteinon lamprospilus)。另外,我们亦于2002年在这里的荒田首次记录到苎麻珍蝶(Acraea issoria)。
大埔滘自然护理区:自2002年的调查开始,渔护署已在此录得超过130种蝴蝶。一些不常见和非常罕见的品种如电蛱蝶(Dichorragia nesimachus)、红腋斑粉蝶(Delias acalis)及绿裙蛱蝶(Cynitia whiteheadi)都可以在此找到。褐斑凤蝶(Papilio agestor)更是2002年在这里发现的香港新纪录品种。杨及李(2001)在《大埔滘的蝴蝶》一书记录了超过半数的本地蝴蝶品种。
北潭涌:位于西贡东郊野公园内的北潭涌拥有茂密的植被及多种蝴蝶包括匪荑捷弄蝶(Gerosis phisara)、檀方粉蝶(Dercas verhuelli)、红斑翠蛱蝶(Euthalia lubentina)和蒙链荫眼蝶(Neope muirheadii)。
凤园:在1980年,凤园村后树木丛生的山谷被划定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这个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被认定为一些具保育价值的蝴蝶,如裳凤蝶(Troides helena)和燕凤蝶(Lamproptera curius)的重要繁殖地。尽管位于都市边缘,这里记录了超过半数的本地蝴蝶品种(杨及饶2002)。
龙鼓滩:在龙鼓滩村山坡附近的风水林和毗邻的灌丛是著名的蝴蝶集中地。这里亦是本港不常见的红锯蛱蝶(Cethosia biblis)的其中一个重要繁殖地点。其他在这里出现的不常见蝴蝶品种包括玛灰蝶(Mahathala ameria)和金斑蛱蝶(Hypolimnas misippus)。
扯旗山:香港岛虽满布高楼大厦,但扯旗山的植披仍然保持,从卢吉道至夏力道一带更常见到蝴蝶。这里曾经记录过的蝴蝶包括不常见的红锯蛱蝶(Cethosia biblis)、黑边裙弄蝶(Tagiades menaka)及非常罕见的中华麝凤蝶(Byasa confusus)等。
小冷水:小冷水是一个已关闭的垃圾堆填区,在没有批准下,公众是禁止进入的。虽然几乎都种植了外来的树木品种,如桉树(Eucalytus spp. )和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这却是一个斑蝶群集过冬的重要地方。过冬的斑蝶品种主要有幻紫斑蝶(Euploea core)和蓝点紫斑蝶(E. midamus),以及少量不常见的品种,如异型紫斑蝶(E. mulciber)和啬青斑蝶(Tirumala septentrionis)。渔护署的考察资料显示,估计超过32,000—45,000只斑蝶在2002 / 2003年在此度冬。
 |
聚集在小冷水的斑蝶 |
观蝶贴士
香港蝴蝶共分成5科,每科均有其个别特征,如形状、颜色、飞行模式及行为等,这些都是初学者较易掌握的特征。蝴蝶图鉴和参考资料均有助初学者掌握蝴蝶的特征及生态。若要分辨体积较小的品种,如灰蝶及弄蝶,以及相似的种类,则需要较长期的野外观察经验。
蝴蝶的活动能力在22°C以下便会降低,而香港的年平均气温达22.8°C,故一年四季均有蝶踪。蝴蝶的数目和品种在4月至6月的春夏季及10月至11月的秋季最为丰富,而在寒冷和酷热的日子则会锐减。一年一代的蝴蝶成虫只会在某些月份出现,错过了便要等待下一年。
由于蝴蝶属变温动物,在阳光充沛的地方最容易看到它们在享受日光浴,此时亦较易观赏到蝴蝶。阴天时蝴蝶的数量会减少,大雨时更不见其踪迹,但雨后却是观蝶的其中一个最佳时机。
在春夏季天气和暖的日子,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及下午二时至四时为最佳的观蝶时间;在秋冬季,上午十时至十一时及下午二时至三时则最为理想。虽然大部分的蝴蝶都活跃于日间,部分弄蝶和眼蝶只会于黄昏时分出没。
多元化的生境和植物能为蝴蝶提供多样化的栖息、摄食及繁殖环境。开扬的郊野往往能吸引常见的蝴蝶访花,而荒田、果园、风水林和大部分的郊野公园均是理想的观蝶地点。我们可于山峰看到不常见和罕见的蝴蝶登峰求偶;在一些偏远的小岛找到罕见的蝴蝶,但当风和长期阴暗的环境会则较少蝴蝶出没。
蝴蝶图鉴、笔记、笔、相机、望远镜。
尊重生命,切勿捕捉蝴蝶。
参考资料
Bascombe, M.J., Johnston, G., and Bascombe, F.S. (1999). The Butterflies of Hong Kong. London: Academic Press.
Butterfly Working Group (2003). Migration and overwintering aggregation of Danaid butterflie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Biodiversity 6: 1-7.
Butterfly Working Group (2011). A review on the local restrictedness of Hong Kong Butterflies. Hong Kong Biodiversity 21: 1-6.
Butterfly Working Group (2018). Note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Euthalia niepelti, Lethe chandica and Notocrypta paralysos. Hong Kong Biodiversity 25: 17:18.
Corlette, R.T. (2001). Pollination in a degraded tropical landscape: a Hong Kong case study. Journal of Tropical Ecology 17: 155-161.
Fellows, J.R., Lau, M.W.N., Dudgeon, D., Reels, G. T., Ades, G.W.J., Carey, G.J., Chan, B.P.L., Kendrick, R.C., Lee, K.S., Leven, N.R., Wilson, K. D. P. and Yu. Y. T. (2002). Wild Animals to Watch : Terrestrial and Freshwater Fauna of Conservation Concern in Hong Kong. In Hodgkiss, I.J. (ed.). Memoirs of the Hong Kong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No. 25. . pp. 123-159.
Marsh, J.C.S. (1960). Hong Kong Butterflies. Hong Kong: The Shell Company of Hong Kong Ltd.
周尧(1994)。《中国蝶类志》。河南:河南科技出版社。
杨建业、饶戈(2002)。《香江蝶影》。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
杨建业、李炳翀(2001)。《大埔滘的蝴蝶》。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
罗益奎、许永亮(2004)。《郊野情报蝴蝶篇》。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
寿建新、周尧、李宇飞(2006)。《世界蝴蝶分类名录》。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